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发展理论”上的创新,在“发展思路”上的拓宽,在“发展实践”中的大变革。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加快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使发展的地位更加突出,发展的中心更加明确,发展的内容更加丰富,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发展的战略更加具体,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发展的条件更加稳固,发展的目的更加自觉。
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投入。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存在。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当前,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就是要合理地开发资源,节约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日益突出。要辩证地认识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资源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没有必要的资源保证,经济难以持续健康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资源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约束作用,许多资源的供给能力不是无限的,资源的承载能力反过来也要制约经济增长的速度、结构和方式。目前我国gdp总量不及世界的1/30,而每年消费的钢铁、煤炭、水泥已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5%、30%、50%。这种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高增长是难以为继的。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抑制高耗能产业的盲目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必须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进一步提高全民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着力抓好节能、节材、节水工作,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要高度重视水资源的节约
水资源是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用水量剧增,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这不仅仅是一个资源问题,而且成为可持续发展总目标下,关系经济、社会、政治、生态环境、区域发展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问题。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虽然达2.8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量只有23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4,并且只及美国的1/5,居于109位。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个,全国城市缺水年总量达60亿立方米。专家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将达到16亿的高峰,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立方米,中国将成为严重缺水的国家。
我国各区域的水资源在数量、质量、人均占有量、保证率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其中黄淮海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2%;而包括内蒙古在内的我国西北部六省区,国土面积占到全国的44%,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8%,并且由于深居内陆干旱、半干旱区,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维护对水资源有双重依赖性,使得水资源问题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资源的节约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一要增加节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尽量回收利用废水;二要对节水节具进行革命,要大力生产、强力推行节水节具;三要实行计划内和计划外用水价,鼓励节约,惩罚浪费;四要开源节流,充分利用水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二、要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的节约问题
土地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几乎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2001年,我国有耕地19.14亿亩,人均仅1.51亩,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不足俄罗斯的1/8,美国的1/6,印度的2/3。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流失。耕地退化相当严重,全国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和沙化的耕地8.4亿亩。此外,全国还有1.3亿亩受工业“三废”污染和酸雨危害。据统计,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近年来耕地每年减少1000多万亩,而人口却每年增加约1000万人,人均耕地将逐年减少。全国2800多个县中,已有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8亩的警戒线。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人增地减的趋势难以逆转。因此,必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来保护我们的民生之本。特别是在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从国外的经验教训看,这个时期也是耕地减少最快的时期。当前的问题主要是占地太多,而且占的都是好地,仅全国开发区规划面积就达3.5万平方公里,而圈占的耕地中有43%闲置。在全国3800多个开发区里,经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仅1251个。一些地方随意批租土地,有的甚至还实行减免地价或“零地价”的“优惠政策”。许多城镇盲目征地,片面追求城区规模的扩张,大肆征地建工业园区。
要树立科学合理节约用地的观念,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切实解决占地用地不合理不科学、过多过滥的问题。我认为具体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控制征地规模,这是直接保护耕地的有效途径。要加强土地管理,可征可不征的尽量不征,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同时,要依法惩处种种违法乱占耕地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为了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征地补偿必须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实行公平补偿。要修改相应的法律法规,除国家非盈利性公益事业用地先征为国有外,其它类型的土地都应允许在不改变集体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进行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要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要抓紧制定规范征地行为的法律法规,应尽快制定《农村土地征用法》。
三、要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节约问题
矿产资源是现代经济特别是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我国90%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等来自矿产资源。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世界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经济高速增长,资源消耗强度大。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资源不足的矛盾还会日益突出。据测算,我国45种重要矿产中,到201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只有23种,到2020年仅有6种。到2010年,我国矿产需进口量将达2亿吨左右,到2020年进口量将达2.5—3亿吨。
还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矿产虽然探明储量有157种,己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三位,然而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列世界第53位,—些支柱性矿产短缺,且中、小型矿床多,大型特大型矿床少,富矿少,贫矿多,难选矿多,开采利用难度大,资源分布与工业生产布局不匹配。长期以来,在矿业开发领域中还存在着矿业秩序混乱,矿山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矿山规模小、数量多、粗放经营、超量生产、出口总量失控,竟相压价出口等问题,出口矿产品多为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的初级产品。除煤炭和少数有色金属外,矿产资源的富集度也比较低,比如我国国土面积占世界的7.2%,而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2.3%。预计到200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33%,铁矿石达到38%,铜矿石达到50%,锰矿石达到69%,铬铁矿石达到85%。目前,已有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400多座矿山因资源枯竭而濒临倒闭。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不但资源匮乏,而且资源浪费十分严重。滥采、滥伐、滥垦屡禁不止,资源破坏严重。资源的产出率、回收率、综合利用率低,在生产、流通、生活消费等各个环节浪费严重。资源浪费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节约意识淡漠,工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低等。对此,我们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工业及城市污水排放增加、黄河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许多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供给能力是有限的。资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血液和养料,它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应引起高度重视。浪费资源就是降低发展速度,浪费资源损害综合国力,浪费资源就是在做断子孙路、吃子孙饭的事。我国的经济今后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资源短缺和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将日益凸显出来。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就必须重视节约资源、有效利用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作为政府部门,要做好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合理增加资源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要下大力气抓节能、节材、节水等工作,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节约资源应当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搞规划、上项目,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承受能力和涵养、接续能力,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粮。建设节约型社会,应当是全社会永恒的主题,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当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
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我们美好的明天,我们必须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